第376页

听到拐卖人口,来自现代位面的董慧难免会联想到新闻上常见的拐卖村去。

显然,古代的拐卖,跟现代还真不是一回事——至少在收买人口这个环节上没乡村什么事。

仔细想想,倒也不奇怪……毕竟古代社会,层层压迫的末端就是农民。

干着最沉重的农活,负荷着各种税收,每年还要应付地方官摊派下来的徭役;在这个时代,大部分农民连保证自己活下去都要拼尽全力,是没有余力去死磕什么“老x家决不能绝后”的。

就算是小有薄产的富农,从牙关里硬抠出几个银钱来“典妾”生子或是养个童养媳,也就是极限了。

享受到时代进步的红利、得到工业进步的反哺,肩膀上的大山不那么重、至少在生存上的压力与古代农民不可同日而语了,才可能有余力去执着于传宗接代、去坚持所谓的“传统传承、祖宗规矩”,去变成压迫他们祖先的人那样可憎的嘴脸,将暴力、私欲加诸于陌生人。

第148章

未时将过(下午三点), 药铺伙计牵着辆驴车停在侧门前。

用竹片搭了个简陋车棚的驴车上下来了位鸡皮鹤发、杵着根龙头拐杖的老妇,不用伙计上来搀扶便大步踏进药铺侧门内,中气十足地朝小楼方向喊:“老仇、仇山羊!”

仇永安从楼内出来, 笑着走下台阶相迎, 道:“鹰婆子,有外人在呢, 给小老儿留些颜面。”

“莫说闲的, 是哪个贵客能说服你这老顽固, 竟主动出头来召集我等了?”老妇也快步走向小楼,却没搭理仇永安,只好奇地往他身后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