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

说起肥力,燕氏兄妹俩都有些无奈。

在只有18科技侧的本位面,肥力确实是件为难事……高科技侧那些工艺成熟的化肥生产器械压根带不过来;就算能带来,原材料也是个大问题。

“收完土豆,后山的地除了种菜和谷子,也试试种绿肥吧,鼠茅草、紫云英、蚕豆这些,能多种就多种。”燕红道,“后世的农耕经验,我瞧着绿肥应当是最适合咱们大明的了。”

“什么绿肥?”燕赤霞一愣。

“就是后世人研究出来的,用植物制作的肥料,我看资料上写,野生的杂草树叶灌木,又或是自家种的紫云英、豌豆缸豆,都可加工来肥地。”燕红解释道。

燕赤霞大喜:“既如此,当尽快尝试才是。”

董慧想了想,补充道:“大明不缺野生绿肥,不若我明日起便给咱们女学的学生开一堂野生绿肥沤制课程,带她们亲手尝试一回,到她们带上土豆出去行医,也可随带将野生绿肥沤制技术一道传播开去。”

燕红、燕赤霞皆点头称善。

于是从次日起,山谷里这一边热火朝天收土豆时,另一侧树林子中的女学学生也开始了满山收割杂草灌木、沤制绿肥。

到六月下旬,靠劳力汗水从燕家赚到土豆的乡民们尝试着趁天气还暖和、将小心切成块的带芽土豆埋进地里(只要气温合适,理论上一年四季都是能种土豆的,只在生长期上有一定差异)时,女学医术班的十四名学子,便要带上土豆出去执行小红山长交给她们的任务了。

这一日,用过朝食后燕红便把芝娘子、大丫等要背负重任的学子们叫到一起,再次问起她们之中可有人要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