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五十四章 分成制度

比如李乐海的长江通讯,就是金山集团的重要客户。

现在国内的系统性能还不够先进,周至公司承接业务的时候,一般都是给客户匹配的梅兰热兰这类欧洲品牌,只将自己定位在和联想一样的思路上,在构建信息化大楼的时候,硬件系统本身是选用各品牌商的产品“攒”出来的,这一点又和如今新兴的电脑城搞的组装机方案相类似。

信息产业方兴未艾,罗仲荣看到了这方面的前景,但是苦于人力资金规模的压力,想要将厂子建到内陆去。

资金问题倒是相对好解决,李老二和李老三都有意思投资,而两人的投资,本身就有周至的一份。

但是想要落地张江的话,罗仲荣就有些人生地不熟了,而周至的亲密战友老胡,却是那边的重要话事人。

周至这才明白港岛人做生意多厉害,对于资源真不浪费,光在自己身上,这一趟就能够挖到多少?

不过这些都是多赢的大好事儿,长江通讯利润增长极快,周至初期入股,所占的份额不小。

李乐海要完全掌控长江通讯,就需要在成长起来的过程中,调低周至的股份比例。

也就是说,周至在长江通讯上赚去的大量利润,不能再转化为长江通讯的股份,而是作为分红拿到手。

而且随着长江通讯的壮大,这个分红额度虽然会越来越多,但是周至所占的股份比例反而会越来越低。

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周至最早在长江通讯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总分红五千万的话,他有一千万。

可是等到长江通讯成长后,哪怕周至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百分之十,但是总分红随着企业营销规模的扩大,可能已经从五千万变成了十个亿,这个时候周至所得的分红,将是之前的十倍,高达一个亿。

这些是早就写在了投资协议里边的,既然周至利润不能再入股,作为精明的商人,李老二没准备让它变成“闲散资金”,于是想到了这样的利用方式,就是深化通信产业外围投资,比如罗仲荣的金山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