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全面重建

抗战之重整河山 鱼夫 1549 字 1个月前

大量的青壮年从军或死在战场上,使得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

人才、科技和国家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以军事科技为主的重工业上,工业发展极不平衡。

尽管已经取得了反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但是留给克里姆林宫庆祝胜利的时间并不多。

他们必须尽快将精力转移到国内的发展上来。

同时,又必须在激荡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巩固大国地位,谋取战争利益。

国内和国外同等重要,不可偏颇,否则就容易出大问题。   斯大林同志清楚,此次世界大战也几乎耗干了大不列颠和高卢的国力。

如果参与国际竞争的是这两国的话,那么克里姆林宫自可高枕无忧。

可令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中夏由于较早的结束了反侵略战争,民族得以复兴,经济高速发展。

因战争损耗的国力已经基本弥补起来了,并且正在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中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广袤的国土,大量的人口,一旦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其势头毕竟迅猛无比,无人能挡。

苏维埃与之比较有着巨大的差距。

合众国的国力虽然比不上中夏,但是其加入战争的时间短,本土又没有遭到法西斯的荼毒。

战争初期,大量的欧洲人才逃亡美洲,增强了合众国的实力。

其国内一直在稳步的向前发展,借着世界大战的这几年,经济实力已经远超欧洲。   甚至经济总量比英法等西欧国家的总和还要大。

最后的结论是,

在三极世界舞台上,苏维埃的实力暂时落于下风。

克里姆林宫自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斯大林同志也因此而焦急。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中夏与合众国的矛盾似乎愈演愈烈。

“希望他们之间能够爆发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