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永平帝要是不看折子,估计还有胆大的,敢去跪宫门,跪养心殿……变着法子的闹将开来。

如今却是没人这么做了。

一来是不敢,行刺皇帝的事还没查出个四五六来,京城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候,这种档口人人自危,谁敢去宫里触霉头?

二来是四个皇子的党羽也是有心无力,都已经被楚承昭关押进刑部了。他们可没四个皇子那么好的待遇,进了刑部,先得过一遍刑,再吃一套刑讯。

厉尚书也不是吃素的,掌管刑部多年,素来是刚正不阿。永平帝让他帮着楚承昭办差,他就尽心尽力地办,管你来的是天王老子,半点情面也不留。

于是那些个党羽被打的打,抓的抓,被放出来的都只有半条人命了。

哪里还有心思和能力去帮着闹?保命要紧!

三来是永平帝真的不管什么折子都让楚承昭看了,那些个党羽自己不亲自动手,让下头的人递折子。那折子也是到楚承昭手里。

楚承昭可不像永平帝那么心慈手软,今天敢看到这种折子,第二天就让人去查那官员背后站着的是哪家。然后一个牵出几家人,他立刻就把他们打成四个皇子的党羽,提进刑部伺候一套老虎凳、辣椒水、火鞭子……

结党的官员们叫苦不迭,却是有口难言。谁让他们这些年来跟四个皇子走的太近,想撇清都撇不了,只能咬牙受着,暗地里把楚承昭骂了个臭。

二皇子几个也是气了个倒仰,就差在府里气出病来。只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们一没有人身自由,二来兄弟间还互相猜疑,单靠他们单打独斗,根本不可能和握着皇帝令箭的楚承昭相斗。

他们心情不好了,楚承昭的心情就好了。

这跟他当初想的一样,这些个不服的,有坏心思的,通通以武力手段镇压就行了。谁也不是铁打的脖子,还真能不怕过刑、不怕掉脑袋?

他不过在刑部待了几个月,京城的风向就完全变了。

百姓们夸他做得好,官员们面上对他越发客气恭敬。

李皇后的娘家忠国公府在没有联姻的情况下,或许是看清了局势,或许是终于被李皇后说动了,完全站到了他的身后,成了他的一大助力。

这一年年节的宫宴上,须发皆白的忠国公于百官面前亲自上奏,奏请永平帝立楚承昭为太孙。

第112章

忠国公亲身上奏, 另有英国公和厉尚书做保。

一朝两国公都出了面, 这请封可就不是儿戏了。

永平帝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但是面上也不能表现出来, 还得做出惊讶的神情的, 道:“两位老爱卿快快请起。今日宫宴朕与众位卿家同乐, 本是不谈国事的,怎么……”

两位国公都没动,忠国公继续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不能无储君。储君之位已悬空近二十年, 还请圣上早日决断。”

英国公亦沉痛道:“年前圣上差点被歹人以毒酒相害,若是真让那歹人得手了,我朝又没有储君, 造成的后果将难以设想!还请圣上早日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