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部分人都愿意转入主院,这样一来,那些想浑水摸鱼的家长,全都偃旗息鼓。

年底,沈家出孝除服。

萧氏在侯府称病,邵侯爷也不管她,直接托了安康郡主,请动了清平长公主做媒人,上沈家说亲。

沈夫人自然不敢托大,很快便应下婚事。

两家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过三书六礼。

两家孩子年纪都不小了,邵瑜二十,沈芷兰十八,最终婚期定在来年一月二十日。

萧氏原本用邵瑜二月底会试为借口,打算拖延婚期,但是邵瑜这次却十分坚决,早一点将婚事定下,沈家母女也能早日放心,邵瑜明知道未来会面对的婆媳问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有大嫂的前例,萧氏再不喜欢儿媳妇,至多也只是冷着,或者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并不是那种会磋磨儿媳的人。

喜欢这种事情,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心情,邵瑜尊重萧氏和沈芷兰,既不会强按着萧氏去喜欢沈芷兰,也不会要求沈芷兰去讨好萧氏,毕竟他心里明白,孝顺母亲是他身为儿子该做的事,而照顾妻子是他身为丈夫该做的事情。

天下没有不为儿女好的父母,萧氏再不喜欢沈家,如今邵瑜坚持,又是在会试将近这样重要的关口,她也害怕惹得邵瑜不快,最终影响了儿子的会试。

且邵侯爷如今致仕了,这糟老头子威武了大半辈子,如今退下来了也不闲着,在家里什么都想插一手,偏偏什么都不懂,闹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萧氏也被他气得够呛,这次婚事若真让丈夫来筹办,到时候恐怕会弄得一团糟,为了儿子,萧氏不得不将丈夫赶去钓鱼赏花,自己接过手来,与沈家一起商定婚事。

邵瑜此时成婚,倒也有一桩好处,凡事他都不需要操心,沈家也好,侯府也罢,全都以他会试为重,并不会拿小事去烦恼,对他的要求少之又少。

侯府多年没有这样的喜事,邵瑜本人又有出息,两家的打算都是要大办一场,因而哪怕萧氏再不喜沈芷兰,送到沈家的聘礼也都塞得满满当当,侯府财力露出冰山一角,不禁让京中那些有心嫁女的贵夫人眼红不已。

而等到沈家送嫁妆时,第一抬嫁妆送入了侯府,最后一抬嫁妆还没抬出沈家门。

原本有不少贵夫人,在私底下嘲笑萧氏娶了个破落户的儿媳妇,如今见了沈家这丰厚的陪嫁,也不禁酸溜溜的嘀咕:“这沈家怕不是举家陪嫁吧?”

饶是沈家女嫁妆丰厚,也有不少人夸赞永昌侯府仁义。

沈清源还活着的时候两家勉强说一句门当户对,但沈清源过世十年了,如今能记得他的人估计都没有多少了。

而邵瑜如今前途、家世、财力样样不缺,按理完全可以退了这门亲事,令择高门贵女,但无论是侯府还是邵瑜本人,全都坚持了这门不匹配的婚事,而人们这才恍惚想起,侯府世子的婚事也是如此,哪怕亲家败落,依旧坚持婚约,邵侯爷倒因着这两桩婚事,得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