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捉虫)

虽然坊间一直有传闻皇帝跟辽南王不合,但辽南王到现在都还没有举事,他看了禁书,若是这二人发难,给阿姐招来麻烦可如何是好?

一时间楚言归也有些后悔,他怎知那老叟一眼就瞧出了他看的是何书?

他惴惴不安时,老叟跟池青在一旁吃羊肉汤锅吃得滋滋有味。

老叟问池青:“门口那少年郎,你觉得如何?”

池青涮起一片羊肉就往嘴里送:“长得挺俊的,不过比起小爷略逊一筹。”

老叟说:“淮溪之战,他说当借淮溪之水攻敌。”

池青下筷子的手一顿,回头看了楚言归一眼,正好楚言归也看着这边,二人目光交接,很快又都移开了视线。

池青用筷子扒拉着盘子里的鱼羹,浑不在意般说了句:“狠劲儿挺足的。”

凡用兵之人,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能用更柔和的的手段去解决问题,都不会剑走偏锋。

前朝历代,也有过屠城的战事,但一直为后世所谴责,所以在现世的兵法上,都讲究“仁武”二字。

当年淮溪一战,是慕玄青和淮安侯一起镇压反贼,反贼攻城略地时为了夺得民心,尚且打着攻下城池后不动城内百姓一砖一瓦的旗号,守城的官兵若是阻挡攻势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自然也会失了民心。

楚言归说的法子好,可以击溃敌军,但百姓会怨声载道,便是胜了,后面也会留下一堆烂摊子。

封朔就是太雷厉风行,在战事用了不少极端手段,才落得个残暴不仁的名声。

老叟看着池青,眼底浮现出几丝怅然:“你兄长去时,你也才像他那般大。”

池青端起汤盅喝汤,许是因为太烫了,他咧了咧嘴,似乎在笑,眼底却有些微红:“兄长心肠若狠辣些,也不至于是那般结局了。”

武侯世子慕玄青,生来就风光霁月的一个人,他是多少京都闺秀做梦都想嫁的如意郎君,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生平的最后一战,就是因为他太仁厚,太君子,才着了别人的道,险些让封朔也一并死在那里。

池青听老叟说这些,大致猜到封朔跟老叟交代过什么了,他道:“老头子你想收徒就收,跟我磨叽作甚?我还能背地里为难他不成?”

老叟道:“听说他连四书都还没看完,前期自然得交给你带。”

池青一口肉噎在喉咙里,险些没给憋死,他怒目而视:“你自己接的差事你自己整,别想推给我。”

他端起杯子往嘴里灌茶时,老叟幽幽道:“谢家丫头又来信了。”

“噗——”

池青一口水喷出去了大半,还是被呛得不轻,他用手巾狼狈抹了一把脸:“我教还不成么,你那边别往京城回信。”

楚言归不知他们二人在细说些什么,只是瞧着他们时不时又看自己一眼,心中到底是有几分不安。

如果……他们真要为难阿姐,店里有邴绍和楚忠在,二人功夫都不错,倒是可以拿下他们,但怎么善后,这超出了楚言归的能力范围,他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到。

姜言意回来时,池青二人还没离去。

进店看见楚言归在柜台处,神情阴郁,她当即问了句:“不是让你在房里好生歇着么,怎到店里来了?”

楚言归没说自己是想帮她看账,笑道:“在房里闷得慌,出来透透气。有个送酒的老翁来店里了,正跟熟人用饭呢。阿姐回来了,生意谈得可还顺利?”

姜言意瞟了一眼柜台上的账本,见明显是核算过的,就知道楚言归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帮自己。

都是亲姐弟,她知道楚言归这么说,是怕自己不让他操劳,她答道:“挺顺利的,不日便可开工了。”

那面坊东家欠了不少债,赌坊把面坊压了极低的价钱,要拿面坊去抵债,所以碰上姜言意想盘下面坊,少东家都快火烧眉毛了,也没跟姜言意扳扯,以三百五十两银子成交。

面坊里做面的老手都是家奴,卖身契一并给了姜言意,姜言意和面坊东家去官府过了户,如今那面坊的地皮和面坊的人都是姜言意的。

虽然把存的银子花了个精光,但姜言意心中还是高兴,只要方便面开始大规模生产,用不了多久总能赚回来的。

她回来时想起馋了好几天的鸭脖,顺道买了几只鸭子回去,准备当庆功宴。

杨岫拎着几只鸭子进了后院。

这个时辰店里的客人已经多了起来,姜言意见老叟跟池青坐在一起吃饭,想到老叟跟封朔都熟,认得池青也就不奇怪了。

她拎着茶壶上前去给他们添了些茶水,笑着打了个招呼:“池军师,老先生。”

池青点头致意,老叟则笑呵呵回了姜言意一句:“你这店里布置得好,锅子也做得好。”

姜言意道:“您谬赞了,不知您今日送酒来,叫您久等了。”

老叟摆摆手:“不妨事不妨事,这不正吃着呢。”

姜言意便道:“那您先吃着,吃完了回头咱再把酒过个数目,把帐结清。”

老叟点头说好。

姜言意进了后厨,池青才瞟了柜台处的楚言归一眼,似笑非笑问老叟:“你猜门口那小兔崽子先前阴着脸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