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姜言意先看完安少夫人写给她的信,叹道:“大老远送这么多东西来,她有心了。”

安少夫人在孕期收了不少补品,她担心姜言意在衡州这边艰苦累垮了身子,给她带了不少补品过来。眼瞧着中秋将至,还送了一盒月饼。

姜言意打开月饼盒子,诱人的香味就飘了出来。

金黄色带着淡淡油光的饼皮上有的印着寓意吉祥的福喜纹,有的印着牡丹或莲花。

在这战乱之地,看着这样一盒月饼,竟莫名地有些感动。

姜言意想到远在西州的楚家三姐妹和楚老夫人,留守渝州的楚承茂和跟着楚昌平上京的楚言归,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她们这一家子,今年怕是难得聚齐了。

姜言意收起心中的伤感,心下很快做了决定:“蒹葭,你去把杨岫叫来。”

霍蒹葭很快叫来杨岫,姜言意吩咐他:“你去柳家那边的货船知会一声,让他们运些面粉到衡州来。”

“军营粮草不够?”杨岫第一反应就是这般。

姜言意失笑摇头:“中秋将至,我想带着衡州城的妇人们一起给将士们做些月饼。”

有时候人就是这般奇怪,越是难以团圆的时候,反倒愈发渴慕团圆。

杨岫从前跟着楚昌平在军营里待过,知道军营基本上没节气的,打仗时更不要奢求这些,有命活着就该知足了,但没条件过节,不代表不想过节。

中秋带领衡州百姓一起给将士们做月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军民一心了,绝对能鼓舞士气。

杨岫二话不说就下去采购面粉。

沉鱼叹道:“东家,您可真是菩萨心肠,让火头营那边自个儿做月饼不就得了,哪还用得着您又自掏腰包。”

姜言意点了点她额头:“现在衡州大营里可不止王爷手底下的兵,还有朝廷和各路藩王的势力,王爷是东道主,给自个儿手底下的将士发月饼,不给盟军发,传出去名声不好。咱们衡州百姓自个儿筹资做的,拿给衡州将士,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沉鱼摸着额头不好意思笑笑:“还是东家想得周到。”

姜言意看了一眼碧蓝的天,道:“不知言归那孩子同舅舅在京城怎么样了,我到了衡州也不知他有没有往西州写过信。回头我问问王爷他先居何处,若是时间赶得及,我倒想做些月饼叫人给他和舅舅带过去。”

京城。

昔日最繁华的都城,在战乱的阴霾笼罩下,如今也是一片萧索。

临街的铺子大都关了门,街上瞧不见几个行人,衣衫褴褛的乞丐缩在街角,眼神疲惫而麻木。偶尔有官兵巡城路过,沉寂的的大街上才能传出点声响来。

楚言归坐在一处临街的茶楼楼上,透过半开的窗户看着大街上那顶被禁军簇拥着走过的轿子,嘴角满是嘲意,眼底狰狞的恨色像是烧不尽的野草,只待风吹,又能覆盖整个原野。

“我娘死时多疼啊,他凭什么还活得好好的?”楚言归在笑,一双漆黑如墨的眸子里却冒着寒气。

被禁军护送的轿子停在了一处府邸,府门前的牌匾上印着偌大的“姜府”二字。

姜尚书从轿中出来,他身形比起从前干瘦了不少,不管是头发还是胡须,都能明显地瞧见发白了,只不过气色还好,身上也整洁,瞧着不像是吃过苦头的。

他冲为首的禁军拱了拱手:“多谢大人送姜某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