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萧珏坐在一把紫檀木太师椅上,手搭在椅背上,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旁边的红木茶几:“爱卿如今倒是知晓自己有罪了?犯了哪些罪,说来听听。”

“臣识人不清,用人不淑,有负陛下厚望,险些让皇后娘娘落入贼子之手,臣罪该万死。”韩刺史额头贴地。

萧珏面上的神情有些玩味:“只有这些了么?韩爱卿,你可知贪污赈灾粮款是何罪?”

韩刺史一惊,忙道:“陛下!臣愿以韩家列祖列宗的名义起誓,臣绝没有贪墨赈灾粮款!”

萧珏把一本折子扔到他跟前:“自己看看。”

韩刺史心中有些不详的预感,他迟疑片刻捡起折子,看到折子上桩桩件件列着柳成从他这儿领了差事,转头又私吞大半的官银的罪证。早的有三年前的,其中最近的一笔就是交给柳成搭建赈灾大棚的银子被他私吞了六成。想起帝王还跟他一同去赈灾大棚看过,韩刺史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昨日他妄图把柳氏兄妹的事情瞒下来,就是想保住韩家的百年清誉。

世家子女从小接受的理念便是一切以家族为重,哪怕考取功名首要也是为了光宗耀祖,其次才是为了黎明百姓。

文人墨客在功成名就之后总喜欢给自己贴上一些清高的标签,但不能否认的是本质里也有自私。世家弟子饱读诗书参加科举,本就是为了让家族的荣耀和名声延续。对外自然是说一片拳拳报国心,但到底是为了什么,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

世家和步入朝堂的世家子弟本就是一个互相扶持的关系,入仕了才能给家族利益;而家族庞大了,入仕的世家子弟在朝中办起事来才更方便。

水清则无鱼。每一任帝王都知晓朝臣跟他们身后世家的牵扯,在一些蝇头小利上,帝王都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韩刺史自问为官时刚正清廉,上对得起国君,下对得起百姓,他以为皇帝不会追究他那点想保全韩家清誉的私心。可眼前这纸贪墨的证据,当真是让他落尽了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