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朝廷工部刨去杨相的人之后,那些有真才实干又不愿结党营私的朝臣便开始显露锋芒。

萧珏修书回朝,命工部的人前往江南共商治水大事。

各种各样的方案被提出,又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被否决。

因为叶建南之前提出过挖渠引流以洪水封盘云峰的法子,萧珏在否定无数方案后,直言问叶建南有何建议。

叶建南把之前叶卿分析出江南水患频发的原因阐述了一遍,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在河道下游的平原地带缩小河道宽度,再挖开河床中积攒的泥沙。

这个法子一提出来,就被工部那群人冷嘲热讽。

其中资历颇深的黄侍郎直言道:“且不说光是缩小河道宽度需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挖河床泥沙?这不是愚公移山一样的工程么?”

黄侍郎在治水上颇有见解,早年甚至亲去各大江河实地勘察过,不过因为他这人脾气直,说话也不讲情面,哪怕是对皇帝也是有啥说啥。因为这缺根筋一样的直脾气,他在朝中人缘极差,上司对他颇有微词,导致他官职也多年没升上去过。

“如今盛夏已至,指不定会大旱,臣以为,还是赶紧修建水库蓄水为妙。扬州一带水患毁了田地,可下游的幽州、淮州、永州,这些地方历来都是大翰朝的粮仓。到时候若是旱季缺水,没有收成,不仅百姓没法度日。关外也常年需要粮草支援,届时粮草从哪里来?”黄侍郎这番话,也正说中了萧珏的心事。

这次商议又是不欢而散。

叶建南把这番话转述与叶卿,叶卿听了,叹道:“的确是个难题。”

继续修建水库,的确可以保证大旱的时候,下游州县农田有水。但这就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来年指不定还是会爆发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