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另外的一条路?”

刘基笑了笑,不说话了。

又打哑迷。

朱标也不追问,他的意思无非就是凭借自己特殊的地方,有望把人、妖两股势力都抓在手里,好实现一个千年以来谁都无法妄想的王朝。

至于什么地方特殊,以后还能不知道吗?

到时候老朱同志登基做了皇帝,海晏河清,四海波静,就真的是书中才有的盛世。

这样想一想,朱标也很心动,追求统一好像是种花民族刻在骨子里的本性,现在不但有人,还有妖,那么追求人与妖的共治倒不妨也加进规划里去。

看到朱标陷入思考,刘基就赶紧抄起藤条桌上的青瓷碗,把剩下的汤一口闷了,免得浪费。

“先生——同去?”

“好。”刘基早就等着这句话。

他们二人决定明天一早就去,今天先休息。

夜里刘老须被安排在朱标的书房里睡下,它躺在角落的一叠棉布上,盖着一块毛巾,眼睛看见的是黑漆漆的仿佛有沙粒感的空气,脑子想的却全是自己的女儿。

甜甜有没有在睡觉,是不是还在哭,嫁妆都该送些什么好……

它翻了个身,想来想去,想的很多,却没有想出什么实在的东西来,最后黑暗中只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

第20章 竹笋知节

第二天起来,天气竟回暖许多。

两人一狗一鼠出门,找了辆马车,朝钟山方向前进。

人和狗坐在车里,刘老须自告奋勇地承担了驾车的责任,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握着马鞭,坐在车辕上赶车。

刘基似乎兴趣盎然,对朱标问道:“你有没有读过王介甫的诗词文章?”

朱标道:“还没有。”

“钟山也叫蒋山,孙权的祖父名字是孙钟,他那个时候为了避讳,就把钟字改做蒋字。”刘基道,“王介甫写过一篇《和子瞻同王胜之游蒋山》,里面有句森疎五愿木,蹇浅一人泉,这个一人泉,就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朱标点点头,心里感概刘基的博学,很多人只知道他在军事政治方面对朱元璋的贡献,却忘了刘基也是能和宋濂、高启一起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儒学大家。

刘基掀开帘子看了看路,接着道:“传说一人泉在钟山山巅,盛于一个小窍里,泉水只够一个人喝,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来神异非常。”

“是不是集一山灵气汇成的山泉?”

“不错。”刘基突然从左袖里掏出一个水桶那么大的葫芦来,抱在怀里,笑道,“公子有没有备好容器?不装上几盆的量可就算是白来了。”

这葫芦都有二十几寸长了。

朱标别说葫芦了,连个葫芦把手也没有拿,无奈道:“我没有先生想的长远。”

“无事,我分你一个。”刘基似乎早有预料,又从右边的袖子里掏出一个更大的葫芦。

这个葫芦一拿出来,都顶到车顶上去了。

刘基并不是个顽固的人,出于他和朱标名义上虽无,实则却有的师徒关系,再加上他们私交甚好,即使两人地位有差别,他也已经很少用敬语了,逐渐只在见面和告别时称呼一声。

他也在朱标面前展现了随和风趣的一面。

倒是朱标还一直叫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