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看魏忠德似乎是在思考,杨高孟又道:“我知道黄公公来过,他老人家一定说了一些让人误会的话。其实并非如此,那些都是误会……”

“我不想知道什么误会不误会。”魏忠德打断了他的话道,“你去六科廊做……”

话到一半,他自己住嘴了。

他想到朱标的训斥,也想到黄禧的告诫,还想到宫门口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子。

杨高孟见他停了,细声细语道:“这不是魏公公该知道的事,您是清白的,和我们这种淌进浑水里的人可不一样,而且您永远都得是清白的,我想要抱着的是一棵清白的树。”

他把话说得过分明白,让魏忠德有些别扭,但他还是很快道:“我凭什么帮你,我甚至现在就可以去找殿下,把你的……”

到了这里,他又停住了,因为这显然又陷入了干政的怪圈。

这时魏忠德才发现黄禧的话有多么对,他的运气确实很好,而且顺风顺水的原因就是因为身后靠着太子,一旦遇上奸诈危险的敌人,他的表现可能比婴儿好不了多少。

很多人看出了这一点,才会更深地嫉妒魏忠德。

在他愣住的时候,杨高孟上前把手里的食盒小心放在了桌上,道:“今天只是来拜会一下魏公公,好叫您不要记恨上我,一会子黄公公派来送药的人也该到了,咱们来日方长,我先走了,您好好养病。”

他就这样出去了。

送药的人在一刻钟后来了,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宫女。

魏忠德翻身在她担忧的眼神中下了床,扶着桌子立在地上,问道:“你是哪个宫的?”

“回公公,奴婢是大庖厨的。”小宫女看起来很紧张,“奴婢,黄公公吩咐奴婢给您熬好了药端来,奴婢伺候您喝药吧。”

“你放那儿吧。”魏忠德道,“我要问你一件事。”

“公公请问。”小宫女低声道。

“昨天的事你都知道了吧。”

小宫女立马跪下了,连磕了几个头道:“奴婢不知道公公在说什么,奴婢什么也不清楚,公公饶了奴婢吧。”

魏忠德不理她:“我问你,告诉我消息的那个小太监现在在哪里?你把他叫过来,我要见他。”

因为受朱标性格要求的影响,魏忠德平时在大内里的名声也不错,没听说打杀了谁,小宫女勉强放下心来,仍然跪着,颤声道:“公公,奴婢叫不来。”

“怎么了,你有别的差事做?那你再替我换个人叫进来。”

“不是的,公公。那个小太监已经死了。”小宫女道,“听说他在昨日下午打翻了有位后妃主子的花盆,昨晚上回去就悬梁自尽了,尸体已经拉出城去,扔到乱葬岗了。”

魏忠德沉默了,挥手叫她出去。

在随后一抹余晖从屋中消失后,他仰头喝下了那碗放凉的苦药。

刘府。

书房里,桌旁坐着的两个人似乎准备谈事情,管家上了两杯茶后,关紧门离开,将下人全部带走带远。

周遭一安静下来,右边那人立刻开口了。

“先生,我今日被太子殿下唤去了。”

自从失去修为后,刘基身上的衣服厚了许多,政事繁忙,他不得不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呆在房中,身体日渐消瘦的同时,花也没空浇了,那许多的海棠和月季已经凋谢,正如枯萎的君臣情谊,随风逝去,永不回来。

“太子?”刘基有点惊讶,“怎么会是太子叫你?”

与他说话的是个中年人,穿着一身青色的袍子,身量较高,眼睛炯炯有神,形状上挑,看着十分不好招惹,续着长长的胡须,即使面对刘基说话有意压低了声音,也依旧是个大嗓门。

这人的名字叫做杨宪,正是朱标和朱元璋在武英殿里谈论的大臣。

早在老朱同志攻下应天时,他就投奔了过来,一直做的是检校的工作,负责监督将领们的行为,随军出征,随时上报情况,是个和拱卫司探子差不多的特务,偶尔也出使张士诚和陈友谅等人,做做使臣,很受朱元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