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杭州的事只是万千案子的缩影。许多像李饮冰一样的人被杨宪派了下去,与当地配合间,虽没能像袁凯一样查个清清白白,也在妥协之中抓到不少的小鱼小虾,贪官污吏。

浙东声势大涨。

七月,汪广洋升任中书左丞,杨宪升任中书右丞,其后短短三天,杨宪便弹劾汪广洋不孝顺母亲,目无尊长,不忠不义,朱元璋连调查也没有,早就嫌弃汪广洋爱做和事佬,立刻贬谪汪广洋回乡。

结合之前的种种功劳,杨宪独得宠信,春风得意,大批的新人前来攀附,在朝野上的名头一时间比卧病在家的李善长还要响亮。

十一月,胡惟庸被终于忍不下去的淮西推出来,任中书省参知政事。

十二月中旬,大雪。

———

屋里烧着银炭,坤宁宫中有滚水的雾气不断顺着窗户飘出去,渐渐消散在冷空中,几个上菜的宫女还在外面,便听到了皇后与太子的谈笑声。

“这头牛是我叫人在外面买的,是庄子里刚摔死的。”朱标指着盘里鲜红的肉片,“娘,你放心吃,不会有问题,涮个几息就能捞起来。”

是的,他们在吃火锅。

锅里的东西除了牛肉羊肉以外,那些白菜、胡萝卜、土豆和小瓜,都是他们一家人辛苦在皇宫里种出来的,老朱锄地,小朱种地,马秀英浇水,让祉敕特别照顾温度,一个半月才长成。

虽然吃不了几顿就没了,但也是他们忆苦思甜的成果,放眼古今,再没有哪个皇家会这么干,吃着自己种的东西,饭都要香些。

“嗯。”马秀英温柔应了一声,慈爱地看着朱标,“这些天春和殿冷不冷?你帮着你爹处理政务,回去晚了,就多点几块炭再睡,吃些宵夜,不要嫌浪费。”

“这话应该我来讲,您才是不要怕浪费。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我上个月还听宫里人说,皇后娘娘夜里睡不着,起来织布……”

话说到一半,朱标见马秀英丝毫没有更改的神色,就知道说服不了她,改口道:“魏忠德,快去把静宁叫进来吃饭。”

朱静宁在上次出宫一趟,买了兔子回来后,性格开朗许多,渐渐的愿意在外面玩了,许多次到饭点了也不知道回来,还得让人去催才行。

“是。”正在下肉的魏忠德立刻停了手,放下筷子要往外走。

“等等。”马秀英突然唤住他,“一会儿再去找,你们都出去,我有话和太子讲。”

屋子里的人齐声应了,都低头出去了,最后一个迈过门槛的小太监轻轻关上门。

朱标严肃了:“娘,有什么事要现在说?”

仔细想想,不是沐休的日子,马秀英很少打扰朱标,让他过来,今天这顿饭,似乎一开始就不那么简单,只是朱标下意识没有细想。

“你爹最近有些不对。”马秀英吐露出心里的担忧,眉头紧锁,“他这两天总是去乾清宫睡,来坤宁宫的次数少了许多,晚上躺在床上,都不愿意和我讲话了,就算讲,也是背过身子去讲的,不愿意看我。标儿,是不是朝堂上出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朱标大惊失色,比自己刚穿越的时候也差不了多少,急忙道:“没有,娘,朝廷最近没有什么大事。我昨天去见过爹,他表现的很正常。娘,你快仔细说说,他怎么了?你们是不是吵架了?”

“朝堂上没事,那便没什么了。”马秀英轻描淡写道,“标儿,你当我是随便问问吧。”

“不,不不。”朱标道,“这不是随便的事,娘,你不说,我可就直接去问爹了。”

马秀英没有办法,这才把事情和盘托出,诸如眼神躲闪、思维混乱、走神出神、满口谎话、食不下咽等等例子,朱标听了一肚,越听越惊讶,只觉得朱元璋不是老年痴呆,就是更年期提前。

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马秀英意犹未尽地收嘴,看似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娘说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是爹和娘之间的事,小孩子不要管太多。”

朱标沉默了,拿筷子戳着碗里的青菜不说话。

如果真的不想自己管,那就不会说这么多了,现在分明是口是心非。

这情况像极了父母吵架,一边忍不住叫孩子评理,一边又觉得自己能解决问题。

朱标想明白了以后,刚一抬头,就碰上了马秀英期待又纠结的眼神,简直是在脸上写满了快去看看你爹几个字。

“……娘,你放心吧,明天我就给你答复。”

马秀英道:“我没有叫你去问他。”

这时候,门外传来女孩儿嬉笑打闹的声音,原来是朱静宁见没人来喊,自己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