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明顽帝 辛宸 1505 字 2022-09-30

两人一同返程时,再过解州,便同去盐湖一游。

随着天气渐冷,盐湖周围的盐粒析出,形成的结晶,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极目远望,遍地洁白如雪,晃得人睁不开眼来。

当年唐代宗曾下诏赐封解州河东盐池为“宝应灵庆池”,还修建了盐池神庙,可见对此地的重视程度。那时河东盐池的盐利收入就占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而今尽管有江南海盐的量产,依然无法取代河东盐池湖盐的品质和产量。

只是刚出解州,他们就发现,官道之外,又多了一条新路,是他们来时不曾见过的。

那条新路从解州通往京城,沿途每百里设有驿馆一处,按照他们的说法,目前是负责修路和养护道路,因为这条路与以往的石板路不同,是太子殿下命人新研发出水泥路。

去年冬天除了火墙火炕这种民生日用品之外,其实小太子让人重点研发的,是水泥。

这种原料简单,工艺也不算复杂的“发明”,其实在古代也有替代品,如一些古城墙筑造时所用的糯米汁和石灰浆等,强度不亚于普通的水泥,因此明清时期用糯米石灰浆砌成的砖墙建筑物,能历经数百年而不倒。

只是糯米汁的成本高,而且用食物做水泥实在太浪费,朱厚照拿出后世的煅烧石灰石水泥配方,直接交给了工部,让他们建了个水泥厂,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烧出了不少的水泥原料。

趁着那些大臣们还不知道水泥的用途,朱厚照就先让人修通了两条路,一条是解州到京城的路,另一条是北京到天津卫的路。

说到底,两条都是盐路。

北方部族尚没有自己产盐的能力,他们大多数是跟边城交易,以羊马换盐,可最近几年鞑靼屡屡犯边,边城的互市也大多关闭,只有一些不怕死的私盐贩子为求暴利偷偷出关,大宗的交易还是要通过朝廷和边关守将。

将内陆湖盐和海盐港口通过两条官道,便可在一两日内运送大军和军械赶到,对盐税和海关的管控也会进一步加强。

这是路修好以后,众人才看到的事实。

看到这种新式的“水泥”,竟然能在那么短时间内铺设如此坚实的道路,硬度丝毫不亚于青石板,甚至更为平整宽阔,可容四辆马车同时通过,干净平整得如同一面镜子,看得所有人都眼热起来。

弘治帝面前很快就堆积了一尺多厚的折子,都是申请采买水泥,修路盖房的。

京中的大臣觉得京城里的路就该先翻新成水泥路,方能体现出一国京都的气派,到明年正旦各国来朝时,看得京城的水泥大道,定然能慑服四夷,威名远扬。

兵部的大臣则觉得应该先修长城和九边的通路。若是能将整个长城都用水泥铺满,坚实无比,鞑靼人再想冲关破城,难度就会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