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九天一听,非常高兴,笑眯眯道:“好啊,仪儿,心思缜密,像我,像朕!有帝王风范!仪儿这样问确实不错,朕深感欣慰。

即使最信任的人,也可能会背叛你,所以要知根知底。对于傅兮,朕确实了解的不多。

他一来皇城的身份就是玄师,那年我神凰大旱,朕找天下术士求雨,但都是些泛泛之辈,根本求不来雨。”

“但后来傅兮来了,自荐说他能求雨,如果实现要谋个一官半职。朕本来就想有求雨本事的人,那肯定是高手,拉拢在身边也不是坏事,所以答应他。

后来在城外的凤山天台,他做法求雨,瞬间就下起来了,一直下了三天三夜不停息,差点又造成洪涝灾害了。

自此之后朕让他当个国师,因为之前没有这个官职,所以那时候为他设立之初也是个闲职,我主要怕他别有用心。”

“但往后几十年,他从不干涉朝堂政事,只在背后出谋划策,也不指指点点,也不拉帮结派,这样有用且不多事的人天下何处能寻啊?!

所以朕为他一步步加重了国师的地位,让他现在能随意出入皇宫,并且在魏相和朝风不在时,能调令群臣和大军。不过他似乎对大臣和大军也不感兴趣,从不发号命令,这让朕就更为放心了。”

确实,柳卿来到皇城一月有余,鲜有见到傅兮正常早朝。

他总是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大臣交谈,而且也不干涉军?政。这样的臣子,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那肯定是渴望求之。

可是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傅兮能来皇城谋职,那时候他的仇恨就种下了。

所以要究其本源,还要从他来皇城之前说起。

但是再问凤九天,对方也摇摇头。

“朕也问过他几次以前的事情,但他总是闭口不答。朕怕他不高兴就走了,所以就不问了。反正他没有威胁,所以为什么要知根知底?只要能用就行了!”

连凤九天这样谨慎的帝王,几十年来都未能从傅兮口中得知一点半点消息,看起来没人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