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这些负责招工的政府官员,也会耐心的跟他们解释各项政策,并不遗余力的推广扫盲学校。

“婶子,你现在的条件是可以进纺织厂,但是您每天都要去扫盲班学习一个时辰,如果一个月后您不能通过扫盲考试,您可能会被纺织厂辞退……”

听着招工官员的话,大婶愣住了,道:“我进去纺布,一定要认字干什么?”

“认字的人脑子更灵活,大家都想进纺织厂,纺织厂也更想要聪明人嘛。”官员又道:“你要是在扫盲班进步得快,在纺织厂也能成高级工人,那工钱还要涨的。”

大婶听了再没有任何犹豫,说道:“认认认,不就是认字嘛,你们这个扫盲班,我闺女能不能去呀?”

“能去,只要想上进,都可以去学习的。”官员笑着回答道。

因为提供了工作岗位这颗甜枣吊着,对于扫盲这件事,所有人都接收良好。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偌大的一个国家,加上戎羌和句丽两个附庸,想要治理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邵瑜思考良久后,还是选择了称帝,因着被人喊了许久武州军的缘故,故而国号定为“武”。

邵揽月被封为摄政公主,总理大小事务,虽无常务副皇帝之名,却已然有了常务副皇帝之实。

邵瑜废除了六部,而是将部门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最后分成了十二个部门。

方先生在北境时就是大管家,如今到了京城,她成了全国财务司司长,要负责统筹规划全国的财政支出,又另建了一税务司,负责管理全国税务。

阿金所在的情报部门也进行改革,拆分成了两个部门,一个部门负责监察官员,主管风纪,另一个部门继续负责对外情报工作,也算是不忘初心。

这样不停的新建工厂,政府又不停的招聘官员,军队一直在吃钱,兵卒和政府官员的工资年年都在涨,这些都需要非常雄厚的财力支持。

从前邵瑜靠着四处抄家养活众人,如今已经夺取江山了,便不能再这样粗暴行事,在京中最后一次强行平均财产后,邵瑜便开始进行制度改革。

邵瑜一方面效仿后世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敛财,另一方面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商税政策,给商人们头上增加了一把枷锁。

为了增加收入,邵瑜还招募大量工匠建造海船,从事海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