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三皇子吃亏在母妃早亡, 后宫里没有人帮忙说话,但其他皇子的母妃都在各显神通, 已然让皇帝释放出了和解信号。

若非这般,范家也不会如此着急。

“陛下心里真的原谅他们了吗?身为儿子, 却与下臣相互勾结, 谎报灾情, 贪污赈银,这不就是儿子从老子的口袋里偷钱吗?”

范承英继续反问大哥:“若你的儿子和你的管家勾搭在一起偷府里的钱,你有那么容易原谅吗?”

范侯爷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本就不是个才敢突出之人,只是占着嫡长子的名分才成为侯爷。

这种平庸,体现在这样的时刻,他先前觉得用肖似宸妃的观音像缓和父子关系有道理,如今又觉得弟弟说得这些话似乎也很有道理。

范侯爷整个人就像是一个摇摆的钟锤,哪一边都想靠。

“与其这种时候还要上蹿下跳,不如老实认错,平日里勤勉做事,时间久了,陛下自然会感受到三皇子的孝心。”范承英建议道。

皇帝身体康健,底下人就开始争权夺利,这种时候,其实是最正确的办法,是不拿自己当皇子,当自己是个纯臣。

像讨好上司一样,去讨好自己的父皇,支持他的所有决定,忘记自己的利益永远和他站在一边,掩盖自己内心夺嫡的想法,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范承英最终还是说服了母亲和大哥,末了,他又开口道:“母亲,大哥,我想拜赵太傅为师。”

赵太傅是三朝老臣,因为行事妥帖,在三朝全都简在帝心。

范承英说这话并非突发奇想,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出身侯府,自问见识不俗,但对于朝中之事的看法,竟然没有邵瑜一个雕刻师看得清楚。

范氏想要走得长远,至少需要一个领军人,这个人不能出自旁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他大哥。

但他大哥的性子,委实不适合做这些事。

范承英决定自己担下这份重任,一个看不清局势的人走不长远,他决定拜师赵太傅,既是为了学习这些弯弯绕绕,也是希望能得到他的一二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