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

在某一日,刘桂芝忽然对着邵瑜道:“我想不明白,我已经做得够好了,为什么还是会失败。”

刘桂芝以为自己是三赢,服装厂以低廉的价格拿到了优质的代加工,而她又给了工人们足够的报酬,她已经竭尽所能,为何还是会失败。

邵瑜说道:“不是所有的竞争都是公平的。”

刘桂芝闻言沉默下来,邵二春能挖过去这笔订单,本就是因为他压低了价格,用一个在刘桂芝看来,完全没有任何利润的订单价格,将单子抢了过来。

刘桂芝的模式开展后,邵二春并不是第一个跟风学习的人,只不过其他人的模式,和刘桂芝类似,甚至他们和刘桂芝之间不像是同行竞争,反倒像是同事。

大家都是一起吃服装厂的订单,以相同的价格共同进退,几家小的代加工厂,一起吃下了服装厂完不成的单子。

但邵二春不一样,他一来就压低价格,靠着这个法子吃下了服装厂所有的代加工订单。

因为垄断了订单,其他代加工厂没有了生意,自然就养不活工人,邵二春便顺理成章接下了几家小代加工厂的工人。

“可是我还想不明白,他到底怎么挣钱?”刘桂芝还是不明白这一点,毕竟那样的订单价格,那样的订单数量,她觉得自己是绝对做不成的。

“他的订单价格低了,工人们的价格便也跟着低了,偏偏他得到的订单数额大,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尽可能催促工人工作,要么延长工作时间,要么节省单件完工时间。”邵瑜说道。

刘桂芝眉头紧皱,说道:“价格太低,工人还怎么养家?”

刘桂芝自己也要加工服装,因而她定的价格,是一个绝对能让工人们满意的价格,这个生意里的利润本就不高,她只觉得如果还要降低,那对工人们来说极其不公平。

至于邵瑜说得缩短单件完工时间,在她看来,就彻底变成了偷工减料。

“他这样搞下去,能行吗?”刘桂芝问道。

邵瑜看着儿媳妇,说道:“短期内,自然是可以的。”

“那长期呢?”刘桂芝忍不住追问。

“你觉得呢?”邵瑜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