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小族长 从南而生 678 字 2022-10-14

初初入职的新科进士,有一个月的探亲假,长生举家都搬往京城,这探亲假就无甚意义了,长生想着不如先好好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因而并未休假。

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文书,也没有抱怨,转而便埋头工作起来,昨日尚且不觉得如何,今日长生却发现了一点不寻常之处。

他将各省上报的文书,按照地区类别汇编起来,最后形成数张十分清晰的地区介绍。

中午午膳的时候,徐帷带着饭食过来串门子,见长生列的细表,啧啧两声,道:“你白费这许多功夫作甚?”

长生道:“我想看看各地的不同。”

徐帷面上满是不以为然,他虽然品级比长生低半级,但做的工作却相差无几,见长生这般用心,便道:“你便是做了出来,怕也得不了上峰赏识,何必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长生摇了摇头,道:“上峰赏识更好,不赏识也无甚所谓,我每做完一张表,心里对一地便多了几分了解,增长见识,心里也高兴。”

待下衙的时候,王学士过来看见那一张张的总结,长生本以为对方会就算不会夸两句,也会和缓神色,未曾想王学士依旧板着一张脸,道:“你既然有心,为何不增加更多细节,看了这么多文书,你可得出什么结论?比如琛省,你只道它以粟米为主食,可探究了其中因由?”

长生被他这么一说,皱了皱眉,道:“下官倒未曾想这么多”

王学士也不跟他辩驳,指了屋内后排的书架,道:“你若真想多学点,将那些全都整理了,凡事寻根究底,总能有所得。”

“下官尽力而为。”长生说道,这一屋子的文书,全是各省上报的普通材料,因都是惯例材料,无任何紧急情况,上报朝廷也是例行上报,六部的人没有耐心细细看,因而全都送到翰林院,翰林院的人也有旁的事要忙,便全都将整理工作推给了入职的新人。

等到第二日中午,徐帷再次来到长生的屋子时,发现长生在溯源整理数年前的档案,挑了挑眉,道:“你费这个力气做什么,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文书,放在那里也是喂老鼠的。”

长生从一堆落满灰尘的文书里抬起头来,问道:“慕斋,你知道琛省百姓食用的粮食是什么吗?”

徐帷,字慕斋。

先帝喜好美玉,在位期间,几乎改了所有省份的名字,全都以“玉”字旁的字为省名字,譬如琉省、瑜省,就连京城,亦有别称:璟城。

只是这个称呼为今上不喜,因而甚少有人提起。

徐帷见长生这般问,想也不想的说道:“这有何难,自然是大米。”

长生摇头道:“是粟米。”

徐帷挑了挑眉,一脸不知人间疾苦的模样,感慨道:“粟米口感粗粝,吃了一口就不愿意吃第二口,琛省的百姓日子真苦。”

“慕斋,何不食肉糜?琛省气候干燥缺水,因而只能种植粟米。”长生细细解释,又问道:“你可知粟米亩产多少?”

徐帷不以为意的说道:“那种偏远之地,我这辈子怕是都去不了,粟米亩产多少,我又何必关心。”

长生继续道:“粟米亩产一石半,二亩田地方才得三石粟米,粟米价高时,三石才能卖三百文钱,寻常人家中产业也不过两三亩薄田,三百文钱,就是一户人家一年到头的收成。而一个成年男子,一顿至少食用一两粮食,一年便需要至少一石粮食。”

徐帷忽然沉默下来了,先前没有这般直观的数字,如今这数字扑面而来,一户农家伺候田地,一年到头也不过得三百文钱,还不够他随手打发小厮的。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长生叹道。

许久后,徐帷方才道:“若是能有亩产千斤的作物,大抵天下的百姓都不用挨饿了。我原本想着,在翰林院里待上一年半载,便调往六部,如此也算有所作为,如今倒想着,去地方上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