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她担心的终于出来,这是一盒子六枝的簪子,都是金的。

“这得多少钱?”

祁氏刚说出来,岳繁京毅然接上话:“奶娘,出去代我多多拜谢黄老爹,就说心领,东西万万不能接受。没的还!”

祁氏和春枝包好抬出去,黄捕头不走,为的就是岳姑娘见过包袱里东西,一定有话要说。

包袱里东西他没打开看过,但知道殿下一定出难题。

黄捕头满面正气:“点心?别人送我,家里堆积如山,再不吃就坏了。你们不要,我也不愿意带上,扔了吧。”

“衣料?是我老妻找出来的,说库存如山,再不用就让虫蛀。你们不要?扔了吧。”

“吃喝玩的东西,家里现成,给你们一份不难。”

“首饰?”

他瞪圆眼睛,呵呵地笑:“你当是真金的?实对你们说吧,只能自己在家里戴,千万别拿去金铺银铺当铺。全是假的。”

祁氏说不过他,岳繁京疑心未去不敢出来,眼睁睁看着黄捕头喝完茶,从容的出门。

也不回隔壁院落,这位自己说过别处还有宅子,家里人住在那里,马蹄声远去,只留下一包袱东西,和目瞪口呆的人。

张大、春枝爹也道:“老爹为人慷慨。”

“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到晚上,月华满天,岳繁京这个新建立的小家里,还是欢声笑语。

吃着自家做的月饼,馅料十足。吃着黄老爹送的点心,细腻香甜。看着月亮说着话,岳繁京这个晚上没有想到王小古。

一半心思推敲黄老爹的真实用意,一半心思还是醉在月华里。。

明月几时有,中秋月最圆。

在这个喻意为团圆的日子里,吏部主事于保真的母亲于老太太,久久不能安睡。

有人说圆月的这一天,确实令人不能平静。但令于老太太睡不着,甚至晚饭都勉强欢笑,是当年旧事。

年代虽久,要从小儿女稚气时说起,但是不管岁月怎么流逝,永远刻痕般清晰。

于老太太祖籍江南,是一个没落数代的书香门第。好些族人不再读书,为生计改做别的行业。勉强能维持的房头,竭力苦撑旧日的局面。

为她寻亲事,自然不肯草草,找了一个读书人。不富,也不贫穷。过门就当家,不过下人由于老太太家陪嫁而来。

于老太太哭天喊地不愿意,她要和表姐寻差不多的亲事,或者比表姐强。

她的表姐如今在幽塞,就是岳繁京的祖母。

表姐妹间的仇恨从哪一年开始,于老太太做为主动的那一方,自己都不记得。

在她的记忆里,有草长莺飞里的一块糖,有江南水乡里的一片藕。反正她哭哭泣泣出嫁后,就更恨岳老太太。

岳老太太有的陪嫁,于老太太没有。岳老爷子先一步应考在京里做官,于老太太晚上几年。

反正,她恨她。

恨到今天,两家的老爷子都去世,都依着儿孙过日子,于老太太还是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