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对比

根据休明斯的记忆资料,在原生季族时期,就已经研制出了星门。但由于原生季族那会儿限制外族发展,他们自己本身也不乐于扩张,所以星门的技术虽然被研发,但也只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但到了新季族时期,一部分外族人成了新的季族,但他们的出身,让他们再也无法像季族那样限制外族们的发展。

被限制了几十万年的外族们,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再加上新的种族加入,导致星海联盟的地盘也在急速扩大。

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曲速引擎的技术依然在进步,但已经无法满足联盟成员们的需求。于是,星门技术被翻找了出来,在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吃透该技术后,星门建造的风潮开始了。

建造一座星门需要的资源极为庞大,特别是在早期,星门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的时候,耗费的资源就更加多了。

据记载,在早期,同级别的星门要比如今臃肿庞大一倍以上,像一座大型星门的质量,甚至是数个行星的质量总和。再加上配套的星港和戴森球,通常星门所在的恒星系都要空旷许多。

好在宇宙中的恒星系实在太多了,足以供养星海联盟的耗费。而且那时候为了加速扩张,大家都乐意出资源,在这种趋势下,大量星门被建造完毕的同时,相关方面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

星门里的各类设施不断精简化,使得它的体型也在逐渐缩小,不过星门再小也有极限。现如今,建造一座星门仍然是一项耗费极大的工程,需要采集大量的各种金属。

而且现如今外族们的扩张减慢,大多文明进入了守成阶段。因此,修建一座星门的程序,变得繁琐起来,它通常需要多方审议,特别需要星门修建地址周围的文明同意。因为这些金属大概率是需要从他们的地盘挖掘。

根据休明斯原身的记忆,在对虫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有外族提议在前线修建星门,好让距离太远的文明军队快速部署。

不过那时候的局势,还没有如今这么糜烂。与虫族接壤的几个文明,倒是想让季族在他们的地盘上修建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