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这三年里,清宁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原本破旧满是青苔的城墙,如今已经焕然一新,街道上再无半点杂乱,定期有人规整,看起来干净整洁,但凡来过清宁县的人,无不感叹清宁发生的巨大的改变。

三年来,清宁境内的每一条河流,邵瑜都曾经去过,更改河道,铺路修桥,邵瑜工作的重点,永远是这些基础设施。

城中也新设了公告牌,每有政令,便会在公告牌上公告,又专门请了识字之人在公告牌下,对不识字的老百姓进行解释。

从前就算收税,都是杂乱不堪,如今税收政令在公告牌上写得一清二楚,很少再出现那种靠着消息不通而乱收税的情况。

税收是朝廷的政令,邵瑜无力更改,他只能尽力帮助老百姓们多找进项,让他们在一个十分公平的情况下交税。

清宁县虽然是小县,但是物产还算丰厚,只是岭南多山多瘴气,因而里面的物产很难运送出去,邵瑜以清宁县衙背书,建了一只专业的商队,专门往来运送物资。

山里的水果,源源不断往外面卖,当即卖不完的水果,邵瑜也组织建了水果制品厂,将卖不出去的做成果脯果干,销往各地。

邵瑜又组建了各式各样种植基地,将种植的技术,无偿教给老百姓们,即便是邻县赶来学习的百姓,邵瑜也没有敝帚自珍,全都耐心教授。

邵瑜任期满的时候,建在城外的各类制品厂、种植基地,已经能提供近千就业岗位。

清宁县的百姓,如今家家户户门前种的不是花,而是药材,屋后也专门弄了小屋养菌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