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如今国人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不少,但在电影市场上,还是会有一种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倾向,而若是国内演员,在外国大片里主演,甚至哪怕是露个脸,都会因此高看那个演员一眼。

应思怡要的也是这个效果。

这样好的机会,郑明朗除非对应思怡是真爱,否则没道理不培养自己人。

“我不知道郑明朗有什么把柄在应思怡手上,但他是个商人,绝对也给应思怡埋了坑,他给应思怡埋的坑,说不定会炸到自己身上。”

邵瑜没有继续说下去,章铭听了似懂非懂。

一直等到电影上映。

两部电影选择同一天硬碰硬,郑氏的大制作,综合各大院线,大概给出了35%的排片量。

而邵瑜已经有了几部成功作品,再加上这部电影噱头也很大,各大院线也给了25%的排片量。

一个是大制作,一个是小成本现实题材,排片量到底分出高低。

而等到三天票房成绩出来,差不多就可以给两部电影定调,到时候会进行第二轮排片调整。

第一天,靠着高排片和大制作,《海上迷城》首日票房是《两个母亲》的两倍,但第二天第三天,两部电影口碑爆发,评论区已经分出高低来,甚至《两个母亲》的当天票房也超过了《海上迷城》。

加上《海上迷城》还是全球首映,海外的评价也传回国内,众人这才知道,《海上迷城》还弄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海外版,外国人当主演,一个是国内特供版,应思怡当主演。

和邵瑜猜测的一样,郑明朗什么都想要,为了糊弄应思怡搞出这么多骚操作来,应思怡还没糊弄住,倒是先将剧组弄晕了头,同样的本子两个主演各拍一次,最终两个版本都弄成了四不像。

虽然应思怡这次全程打戏都是亲力亲为,甚至还以此为宣传点证明自己敬业,如此努力,但真正观影的观众却不买账,认为这些打戏既没有美感,也没有力量,甚至还觉得没味道的打戏太多,让人觉得提不起神。

加上双版本,在剧情剪辑上也出现问题,故事逻辑也呈现硬伤,所有精彩片段似乎全都在预告片里,观众本就因国内特供版觉得这电影糊弄事,哪怕应思怡名声不好,但特供版还是会让观众觉得这事丢了国人的脸,甚至还有不少人因此而骂起应思怡来。

与之对比,《两个母亲》这部电影虽然和以往的题材不太一样,但却依旧秉承着邵瑜一贯以故事为本的风格,没有太多故弄玄虚,故事主线清晰明了,人物性格鲜明,有笑有泪,其中用心,与《海上迷城》一比,高下立判。

这部电影拍摄之初,邵瑜就表明了冲奖意图,但即便这般,他也没有为了冲奖而放弃故事性,哪怕观众看不明白其中的隐喻暗示,也不影响他们看懂整个故事。

邵瑜也没有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而让故事里的人物去做出一个大部分人认可的选择,而是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反对代孕。

但就和章铭说的一样,邵瑜是有前科的,他这样的态度,也招了不少观众的骂声。

当初的错误虽然不是邵瑜犯下的,但邵瑜已经习惯了对原身的错误照单全收,对于网络上对于他再这件事的指责,邵瑜也全都认了下来。

再加上基金会那边也一直在积极行动,邵瑜依旧没有接受外界的捐款,而是用一己之力撑起这个基金会。

邵瑜的基金会账目清楚明白,每一笔钱花在什么地方,清楚到一个水杯花了多少钱都有记录,甚至还专门做了非常复杂的交叉查询功能。

基金会的每一项善举也全都清晰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都一目了然。

基金会创立一个月的时候,还有人质疑采购价过高,但邵瑜很快聘请专门的审计人员自查,及时对外公布调查过程与结果,查出有问题后,更是第一时间报警,涉案人员直接判了两年。

这件事当时闹得极大,还有水军推波助澜,认为邵瑜太过无情,但这些钱是要用在慈善上的,因而,但凡三观正的正常人都不会觉得邵瑜做的过分。

因为第一次杀鸡儆猴效果比较后,账目又是要公开在网络上的,后续的工作人员哪怕想搞鬼心思,也要掂量一二。

原本还有人黑他弄个基金会掩人耳目,说等过了一段时间,邵瑜一定会开始对公众募资,只是一年过去了,邵瑜砸了一个亿进去,也没有开放捐款,且一件件实事都摆在那里,反倒让黑子不好意思黑下去了。

邵瑜虽然不对外接受捐款,但一直对外积极接纳志愿者。

甚至面对网络上要求他开放外界捐款渠道的声音,邵瑜也表现得十分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