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假结尾和片尾曲奇

……

“这样啊?我的建议是不要硬把这个镜头剪进电影里。观众的思维和注意力,是按照导演精心安排的道路前进的。贸然插一个跳跃的镜头进去,会破坏观众的思路,得不偿失。”

果然,沃尔特·默奇,不支持把结局剪进去的想法。

“但是一个主要的反派,在结尾之前的高潮戏份中留下一个尾巴,要是不交代的话,是不是也会出问题?”

“很多时候,不能两全的,罗纳德。这已经不是剪辑阶段能够解决的问题了。除非你重拍一些镜头,否则还是干脆剪掉的好,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你有比利·怀尔德那样的编剧能力,可以出人意料的在结尾反转。”

“这样啊?那我问问他去。”

罗纳德看过不少怀尔德导演的老片,知道这位东欧口音很重的移民导演,标志性的导演特性,就是在结尾地方,有出人意料的反转,和假结尾。

本来已经水到渠成的尾声,经他妙手一调教,就能够在结尾以后多出一段新的结尾。让观众在得到满足以后,又多出一段余韵。

这是他的独门绝技,在之后的好来坞,也很少有人能够模彷。

和比利·怀尔德电话约好,罗纳德带着转制的录像带上门拜访。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没钱去重拍镜头,迪士尼也拿不出多余的制作经费。但是这个主要反派的结局,我们得想办法加上去。

我看过你的很多经典之作,觉得在好来坞要是有人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你了。”

比利·怀尔德戴上老花镜,在电视上看了几遍罗纳德带来的录像带。他坐在摇椅上前前后后的晃了起来。

和罗纳德一起来的克里斯·哥伦布,比罗纳德要紧张的多了。也戴着眼镜的他,紧张的用擦镜布反反复复地擦拭。

自己的处女作,居然能够得到大学里崇拜敬仰的大师的亲自指点,要不是罗纳德,那可真不敢想。

“你是想做一个假结尾吧?这确实是讨好影评人和评奖的立起。”比利·怀尔德看不出当年叱吒风云的样子,像个邻居家和蔼的老头。

“要是当年大制片厂制度还在,你根本不用担心这样的事情。那些演员和技术人员,都是制片厂的长期雇佣,让他们回来补拍一些镜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比利·怀尔德想起了自己当年拍摄“桃色公寓”的时候的壮举。女主角雪莉·麦克琳,和鼠帮的几个演员学会了赌博,她最后在剧组给大家演示发牌的手法精湛,然后说了一句经典的赌徒常说的话,“闭嘴发牌吧。(shut u and deal)”

怀尔德觉得非常好,就让制片厂把布景召回来,把已经拆掉的卧室布景重新搭建,让雪莉麦克琳补拍的镜头,最后成为了桃色公寓的结尾戏。

但是这样的假结尾,加上余韵的手法,还是需要铺垫配合的。

“是这样,罗纳德,克里斯。假结尾后转接真结尾的手法,在两个结尾之间,是需要一场反转戏铺垫的。

观众的情绪被假结尾吊到了高潮,突然转接真结尾,会让他们在情绪上连坐两次过山车,不是好主意。

所以你需要在两个结尾之间,铺垫一场舒缓节奏的戏,在戏里让主角的成功显得不那么成功了,他为了这个结局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就在观众觉得有遗憾的时候,让真结尾进来。

原来的遗憾,又被真结尾弥补,这样就像给人两重高潮,最后还可以转接第三个结尾,给人以余韵。

你这个镜头,拍的就像第三个余韵式的结尾。

就好像“桃色公寓”里,雪莉·麦克琳在假结尾后去而复返,看到了杰克·来蒙在家里开香槟,以为是他开枪自杀。在这个真结尾以后,两人边打牌,边正式确认了恋爱关系,这才是这种镜头的正确用法。”

“对啊,就像‘控方证人’里的马琳·黛德利,见到丈夫和情人走出法庭,最后刺死了好不容易设局在法庭上救下的杀人犯负心汉。查尔斯·劳顿饰演的律师,最后说要给黛德利再来一场辩护。”

克里斯·哥伦布很兴奋,大师亲自传授的机会很难的。

罗纳德一看差点笑出声,哥伦布还真是个学院派,看到真正的知识在前,把自己的问题都能忘了。

倒是在剧组底层混起来的罗纳德,一听怀尔德这么说就知道没戏了。

这个多重结尾,必须要假结尾之后有个舒缓,让观众的心理节奏也放下来。现在的素材,根本剪不出来。

看来比利·怀尔德的绝招,那是通盘考虑以后,细致安排的结果,不是灵光一现的想法。“保姆历险记”还是得剪掉那个反派的结局。

“哎,不对,他只是要一个舒缓的节奏,不一定是要剧情才能舒缓吧。”

罗纳德突然灵光一现:

“怀尔德先生,克里斯,你说我把这个反派的最终结局,放在片尾字幕后面怎么样?”

“片尾字幕后面?”

比利·怀尔德扶了一下眼镜,“以前电视剧倒是有这种做法,电影里还没人这么干过。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在观众通过片尾字幕,在结局中消磨了一些情绪以后,就可以插进这种余韵的结局了。”

“对啊,结尾女主角保姆克里斯·帕克,被追来的帅气的大学生追求,观众对保姆得到爱情的激动之情,用一分多钟的字幕冲澹以后,确实适合加入这个反派结局,让他们再会心一笑。”

“就是很多观众等不到字幕结束的,这不是电视剧,很多人看到字幕就走了。”怀尔德对观众的心理,了解很深。

“就这样吧,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罗纳德觉得这么弄,已经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优解了。

“到时候还可以在宣传上做个噱头,这部电影要看完整,必须看完字幕才行。”

“有道理呀”克里斯·哥伦布又激动了,“就像怀尔德先生的控方证人,在最后的字幕上,就有请观众不要把结局剧透给朋友的字幕,这虽然不能阻止这种剧透的行为,但是却引起了一些讨论,间接让更多的人来看电影。

对吧?怀尔德先生。”

“其实我是想让观众不要剧透的,不过结果没打到效果,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结局。对票房到是个好事,但是不符合欣赏电影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