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争议中的金棕榈

“其实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观众思考多了,就走神不看你的电影了。一部电影,最多让他们停下来思考三到五次,每次一秒钟,超过就是灾难。”

罗纳德看着报纸笑了出来,这些髪国人脱离市场,脱离观众,以凯撒奖和小圈子的评论为依归,一些观点着实属于没有实际经验的妄想。

十几个小时以后,飞机停在了洛杉矶国际机场。罗纳德打着哈欠出来,和理查德一起迎向来接自己的小巴德。

“戛纳电影节大奖评出,髪国导演莫里斯·皮亚拉‘在撒旦的阳光下’,以一种非常有争议性的方式,获得金棕榈大奖。据悉,在电影放映的时候,大多数观众在结束的时候表达抗议。”

在机场的行李转盘,罗纳德抬头看着电视新闻,找到本地娱乐新闻时候,罗纳德听到了意外的消息。

“不会吧,就为了40岁的生日,就把金棕榈给了那部电影?”罗纳德仔细地看着下面的滚动字幕,确实是金棕榈,而不是什么评委的小奖。

“嗨,你从髪国来的?那部电影好看吗?”一个在旁边等行李的旅客,也是影迷,看到罗纳德也对这戛纳感兴趣,就问他金棕榈大奖的电影怎么样。

“这其实都不怎么像一部电影。催眠倒是不错。”罗纳德把墨镜戴上,出了机场。

随后的几天,电影届对这个很有争议性的大奖议论纷纷。评委会主席伊夫·蒙当,和大奖导演莫里斯·皮亚拉是好友,以前一起出演过电影。小道消息流传,是他一力主张,才让莫里斯·皮亚拉获奖。

据悉有好莱坞人士,对伊夫·蒙当的评委会主席的做了指责。

髪国,乃至欧洲的电影圈,都对这个奖项发起了讨论。这样一部被观众嫌弃的电影,却因为圈内人的喜爱,居然击败了其他的所有竞争对手,拿到了大奖。

电影到底应该为观众拍,还是为了圈内的一些人拍?报纸上的影评和评论,对此笔战了好久。

最后,这场争论在一般民众里,也引起了大分裂。

因为这届戛纳,是相对公平评选的这一奖项重新回到髪国导演的手里,所以髪国大统领弗朗索瓦特别发表讲话,表示祝贺。

弗朗索瓦在去年议会选举中,所在的社会党败北。右翼取得了议会多数,选出了雅克,来当总理。

髪国政局,随着大统领和总理实际上分属左右两派,已经分裂。两边为了选票,正要在所有的事情上竞争一番。

总理雅克在弗朗索瓦表态以后,则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在撒旦的阳光下”太多针对教会的负面内容,让观众思考的时间太长。

雅克最后还开玩笑,如果和夫人和女儿一起去看电影的话,不会选择在撒旦的阳光下,宁愿去看“辣身舞”那样让人轻松的舞蹈电影,可以和两个女儿一起看一个重视家庭价值的电影,渡过美妙的一晚。

“嗨,这一段收藏下来,可以放在我们的电影海报上吗?”罗纳德听到了这一番采访,马上起了念头要把他作为最有权威性的观众评价。

“公开的新闻报道,我们使用没有太大的问题。”米歇尔·坎诺德也从戛纳回来,正在汇报“辣身舞的上映事宜。

他马上吩咐发行部的同事去摘抄雅克总理的原文。髪国民众都知道,总理雅克喜欢看电影,他的消息也挺灵通,知道“辣身舞”讲的是父女情。看来他的公关团队,为他刻意选择的和弗朗索瓦不同的形象很有效果。

“在撒旦的阳光下是一部杰作,虽然它涉及神学,并上升到对信仰的惊人考验,但影片有一种彻底的世俗风格。

这是使它引人入胜的众多因素之一。这是一部非常微妙的作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巨大的把握,需要并值得密切关注。”

罗纳德在白日梦的办公室里,翻看阿美利加的报纸,对于戛纳的报道,发现了芝加哥太阳报对他的称赞。

“我特别欣赏导演这种作者电影的态度,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他在得到金棕榈奖之后的争议声中,说出了电影艺术家的名言:

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欢我,我要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你。”

罗纳德看到这句导演的话,已经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要是在好莱坞,被观众这么骂了以后,和观众对骂,怕是以后都接不到导演的工作了。

“髪国人是这样的。”坎诺德有法裔血统,对这种事情很理解。髪国人总是喜欢特立独行。

“还有这个芝加哥太阳报,艾伯特收了他们多少钱,才能这样不要脸的吹捧?”

“这是好事吧,能收其他人的钱,就能收我们的钱,也好卖力的吹捧辣身舞。我们的首映已经决定放在七月中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