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破性的明星

真的被汤姆·克鲁斯做成了这件事情,那么以后是不是所有的明星,都可以这么干了?那么caa作为一个垄断性的经纪公司,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他们的打包协议,就无法再威胁到七大制片厂,或者明星本人了。

之前身为明星,签出了这种多部电影发行合约(比如未来五年发行三部大制作电影)的人,其实也有先例。

那是在caa的初创时期,哥伦比亚影业还在弗兰克·普莱斯的治下,那时候迫切的需要明星签约来提振股价,曾经和简·方达的制作公司,签订过这样的合约。

但是那是联艺刚刚倒下,派拉蒙被海湾西部公司收购,和迪士尼还在内斗的混乱时期。

在渡过了国内总票房下降的艰难时期,斯皮尔伯格耳朵et外星人又把总票房顶上来以后,七大制片厂就不肯再签这种协议了。

而且简·方达之后也逐渐淡出了影坛,还嫁给了传媒大亨泰德·特纳。只有市面上每年新出的健美操录像带里,还有她的身姿可以聊慰影迷的饥渴。

制片厂不愿意和明星签订发行合约,但是愿意和制片人签,其实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明星是电影项目融资的保障。而制片人是不能靠刷脸来获得银行的贷款,和资本的投入的。

在现代传媒垄断了世界上所有人的信息渠道的现状下,影迷和观众只喜欢看明星的八卦和新闻。没有人愿意看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或者一个配角的新闻。

这也就导致了,世界上只有明星,可以提前让一定数量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他们拍摄的电影。制片人和导演都没有这种魔力。

而制片厂和制片人,导演签订发行合约,他们在谈判里还是握有很大的主动的。

如果你的项目他们不看好,可以削减预算,甚至暂停项目。发行合约里只签订了保底发行电影数量,可没有签订发行那几个剧本。

但是明星就不一样,他们因为有天然的观众号召力,所以这些人本身也都有很强的谈判筹码。

但是说实话,相比制片人和导演,明星对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和眼光都相差不少。所以如果一个明星可以凭借影响力来获得投资,又没有很好的眼光的话,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非常高的失败率。

这对这些大制片厂的高层人士来说,可就是致命的问题了。赔钱不要紧,如果因此导致自己职位不保那就难办了。

而且相比制片人,导演,明星在这种项目上的话语权,也隐隐让制片厂高管感到不适。到时候谁的话语权更大,就不一定了。

就像罗纳德最近制作的“保镖”这个项目,华纳一说不,明星对之有信心的话,就可以带着项目出走,那些平时对明星居高临下来获得一点自尊的高管们,对此可是非常不希望看到发生的。

因此,对汤姆·克鲁斯最为亲近的哥伦比亚影业,也只是开出了一部电影的发行合约,而且还要一个剧本一议,不肯签订长约。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好莱坞并没有多少能签下这种合约的制片厂。说是七大,其实米高梅已经在拉斯维加斯大亨的治理下,基本停止了制片业务了。

而迪士尼的体量,对汤姆·克鲁斯这种明星要拍摄的大制作来说,又有所不足。

罗纳德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况且瓦格纳和克鲁斯两人没有主动提出寻求帮助,这时候自己上赶着去帮忙,也不一定是好事。现在的关键点,就是要找到当年哥伦比亚的弗兰克·普莱斯这样的新上任的总裁,趁着机会签一个突破惯例的合约。

就在这时,一个猎头公司,挖角挖到了罗纳德的白日梦里面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