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

贺敬元长叹一声:“大公子且听下官一句劝吧,这天下,是大胤百姓的天下,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莫要把百姓逼到这份上,寒了天下的百姓的心。”

魏宣只冷哼一声:“妇人之仁!”

他狠厉道:“你若再阻挠,本将军便行以节度使之权,夺了你的官印!”

贺敬元定定看了他几许,抬手摘下自己头顶的官帽:“那大公子收回下官的官印吧。”

以郑文常为首的一众官员忙大呼:“大人不可!”

魏宣一向刚愎自用,最受不得激,当即冷笑出声:“朝臣都说什么谢征乃西北一柱,没了他,整个西北如今不也好好的吗?贺敬元,你真当本将军不敢夺你的印,那你也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些!”

他直接上前一步拿走书案上的蓟州牧大印,高举在手中,望着贺敬元挑衅般吩咐蓟州府的官员们:“即刻去给本将军征粮,明日午时见不到十万石粮,提头来见!”

底下的官员们面面相觑,皆是一脸难色。

坐于首位的贺敬元则沉重闭上了眼。

-

再次征粮的消息传到临安镇时,镇上百姓全都叫苦不迭,樊长玉也不知其中缘由。

她去县里给胖掌柜和溢香楼送肉时,才听说蓟州府换天了,那位姓贺的青天老爷直接被革职看守了起来,蓟州主城那边的百姓成群结队去蓟州府衙大门前闹,被抓进大牢百余人。

在官兵的严厉镇压之下,百姓们现在也不敢闹了,只是官府挨家挨户征的粮食数目实在是令人咋舌。

农户把谷种都拿出来了,仍不够一家人要上交的军粮份额。

官兵给的解决办法也简单,粮不够了那就给钱。

没钱怎么办?是借是抢都不关官府的事,他们只要一味地施压就行了。

不少农人走投无路,干脆落草为寇。

官兵们也是欺软怕硬的,对着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就能耀武扬威,对上山贼匪寇则是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从农人那里收不到足够的粮食,也刮不上来什么钱财,官兵们又开始挨家挨户找城镇里的商户们收刮钱财。

每户人家按人头算钱,一人交一两银子,樊长玉家中就得交三两。

镇上的人无不哗然,从前征兵,也只要二两银子就能抵一个人头,现在这征粮的的费用比征兵还高,特别是那些家贫又孩子一大堆的人家,简直是把他们往绝路上逼。

镇上一户人家直接去买了□□,当着官兵的面兑了水家里一人一碗,直言没钱也没粮,再逼下去,他们就只能死了一了百了。

樊长玉如今有了挣钱的门路,交这三两银子倒是不成问题,可镇上多的是跟她当初一般,掏空家底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的人家。

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去县衙门口长跪不起,县令却连面都没露过。

这样的消息听得多了,樊长玉只觉一颗心沉得慌。

晚间捧着《论语》,她再怎么也看不下去,扭头去看谢征,却见他正执笔在书页上批注什么,神情沉静,似乎半点不受外物所扰。

她抿了抿唇,说:“官府这波征粮,简直是没把百姓当人看。”

谢征笔尖未曾停滞,只说:“官府不会按一人一两银子收取征粮钱。”

嗓音里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冷意。

樊长玉不解:“怎么不会,不是官府那波人挨家挨户来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