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程林啊,你这究竟有啥正事快和我说说,你叔我最好事儿了,真挺好奇你因为啥找我来。”

程林拿出他准备的报告,递给邵会明,郑重的说:“邵主任,我是作为石河村的一名普通群众来的。这是我写的报告,是关于石河村的教育情况的,请领导指示。”

“你写的?”邵会明不可置信的问,连忙拿起面前着厚厚的足有十几页信纸的报告翻看起来。没记错的话,程林说过他就上了小学二年纪,当时他还很可惜来着,这么好的年轻人生生让没有文化耽误了,否则日后该有怎样的好前途。

十几页信纸字迹工整,一笔一划,力透纸背。虽然字不像会写连笔的人那么潇洒,可现在看起来已经是很有体了,假以时日再练练,这一定是拿的出手的一笔好字!

“这都是你写的?”

邵会明看完忍不住再次问,他第一次问只是疑惑他怎么认这么多字了,这第二次问可是带着震撼和不敢相信。

这十几页信纸上写的是石河村的教育现状,没有学校,学生们只能起很早走好几里,去周边村的学校上课,这种情况让很多家境本就不富裕的孩子早早辍学,导致教育现状陷入恶循环。报告的遣词造句很是流畅,写的也是情真意切,完全不像是一个只上了两年学的人有的水平!

“是的,说起来我就是不太好的例子,当初父母去世,我年纪小,学校又离那么远,才二年级就辍学了,现在想起来真是最大的遗憾了。”

“可你不是认字不多嘛”二年级可写不出这些东西啊。

程林看似有些腼腆,依言回答道,“没文化这事一直是我心里的痛处,但我这些年也没断了想继续学习的心,正巧去年我们村来了个知青是高中文化,我就跟着她学了些日子。她很有才华,父母也都是老师,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这是她自己制作的教材,我跟着这些教材学了小半年的时间,自觉收获很多!”

程林将司文给他编的小学教材拿了出来,邵会明心急的拿了过去仔细看着,他是真的好奇,到底得是多有才华的人能让一个中断学习这么多年的成年人这么快速的成长。

等看到司文编的教材之后,邵会明的脸色变的激动,手不断地拍着桌子叫绝,“好,太好了!这教材编的太好了啊!”

不是死板的陈列一些知识点,而是加入了启发和思考,一个能编的了教材的年轻人,人才啊!

“我就是这么被耽误的,实在不想让村里的孩子也这么被耽误了,眼看着要春种,很多家都不想让孩子去上学了,石河村真的迫切需要一所小学,不需要什么投入,校舍我们有现成的,原来队里的食堂就能用。老师我们也有现成的,我就是司老师教出的学生,是最好的证明她能力的例子。至于书本教材什么的,我们村都能自己克服,尽量不给局里添麻烦。”

程林说的恳切,这确是他的心声。重新活了一回,他也想为这个把他养大的村子做点什么。这一次,不仅是为了司文,也是为了他的家乡。

邵会明被这他番话打动,人家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们村不想给局里添麻烦,所求的不过是局里的一个办学许可罢了,任何一个教育口上还有点热忱的人都没办法拒绝,这是人民的心声啊。